联系方式
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 7089号(东)、7186号(南) 7989号
心灵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心灵之窗
启智润心 赋能成长
作者:长春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发布时间:2025-05-27    浏览次数:

为积极响应“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号召,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升主动调适能力,数学与统计学院于五月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校园心灵疗愈地图”绘制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心理辅导员毕文彬老师带领心理支援团成员共同开展,旨在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发掘心灵栖息地,赋能自我成长。

图片2.png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本次活动创新性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环境探索相结合,鼓励同学们主动走出宿舍、走进校园,用心感知、寻找并标记那些能带来内心宁静、愉悦感与力量感的特定场所,最终共同绘制一份专属的《校园心灵疗愈地图》,为全体同学提供一份触手可及的心灵休憩指南。

图片1.png

在毕文彬老师的带领下,心理支援团成员们深入东校区各个角落,带着全新的视角重新“阅读”熟悉的校园。他们不仅记录地点,更注重亲身体验和感受,通过文字、照片或手绘等形式,细致记录身处不同环境时的心理状态变化,形成珍贵的“疗愈笔记”:

静心冥想区域: 图书馆静谧的阅览区、清晨阳光斑驳的林荫小径被同学们赋予了“静心冥想”、“专注思考”的功能标签。

活力释放空间: 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篮球场跃动的节奏、傍晚风雨操场散步的人群,被标记为“释放压力”、“激发活力”的理想场所。

精神激励场所: 老校长王大珩先生铜像前、承载浓厚军工文化的历史广场,则成为同学们在感到迷茫困惑时汲取力量、感受使命担当的“精神地标”。

探索过程中,毕文彬老师适时与同学们交流心得,分享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并引导大家深入思考环境因素与个人情绪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实践探索的每一个环节。

经过细致的实地探访、深刻的感受记录以及充分的集体讨论,各小组的发现最终被精心整合。由擅长设计的同学执笔,绘制成一份直观、生动、实用的《东校区校园心灵疗愈地图(1.0版)》。该地图不仅清晰标注了各类“心灵疗愈点”,还详细说明了推荐理由及适合在该地点进行的疗愈活动建议(如静坐、阅读、运动、社交、独处思考等),成为一份由学生亲身实践探索、为同学量身定制的“校园心灵关怀指南”。

图片3.png

数学与统计学院“校园心灵疗愈地图”绘制活动,是学院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心理育人途径的创新尝试。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和环境利用意识,更营造了积极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学院期待这份“1.0版”地图能成为同学们在美丽校园中随时寻找心灵慰藉的起点,并欢迎更多同学分享自己独特的“心灵绿洲”,共同丰富和完善这份充满温度的指南,让心灵的关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助力每一位学子健康成长,阳光前行。


                                                 初审:毕文彬     复审:温暖     终核:崔亮

友情链接